专业号

湿地公园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境内有丘陵、台地及平原三种地貌类型,属中温带湿润及半湿润地区。与此相适应的植被类型可分为温带湿润针阔混交林植被、温带偏湿半湿润森林灌丛草甸植被、温带半湿润和偏干半湿润草甸草原植被,尤其以第二、三类型居多,其中以第三类型羊草草甸草原占大部分。有林面积62万亩,林木蓄积量180万m3,蕴含经济价值9亿元,森林覆盖率16.8%。

一、湿地规划区内植物现状

湿地公园规划区内共有维管植物68科158属186种(以人工栽培植物为主),其中以双子叶植物种类最为丰富,共有56科131属157种,其科、属、种的比例分别占总数的82.86%、82.91%和84.41%;有蕨类植物3科3种。从植物种类上看,公园内植物以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最大,有115种,而灌木、藤本植物种类少。

湿地植物的品种有粗茎鳞毛蕨、荚果蕨、木贼、红松、白扦、青扦、杜松、银中杨、小叶杨、含硫、鸡冠花、尾穗苋、白头翁、白藓、并头黄芩、博落回、草芍药、草地乌头、朝鲜淫羊藿、春蓼、大苞萱草、大三叶升麻、大叶铁线莲、丹参、地榆、肥皂草、高山积雪(银边翠)、黄精、黄连花、鸡腿堇菜等。

二、湿地规划区内底栖动物现状

湿地公园区域记录的底栖动物种群较多的有3种。东北田螺、褶纹冠蚌和中华小长臂虾,东北田螺俗称田螺,属田螺科田螺属,栖息生境为淡水湖沼,缓流的小河及水田里淡水软体动物,褶纹冠蚌俗称鸡冠蚌、湖蚌、绵蚌、水蚌等,为蚌科、冠蚌属,淡水底栖贝类。一般栖息于淡水缓流及静水水域的湖泊、河流以及沟渠和池塘的泥底或泥沙底里。中华小长臂虾为长臂虾科小长臂虾属,体色呈青绿色且透明,腹部有棕黄色的条状斑纹,又名花腰虾,在中国大部分淡水水域都有分布,多见于水草茂盛的水域。

湿地规划区域湿地水系为青冈县靖河,属于淡水种类,底栖生物水库一年四季常有且较多,河流中则夏季和秋季较多、春季冬季较少。

中华小长臂虾

褶纹冠蚌

三、湿地规划区内鱼类现状

鱼类是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类的群落组成和生物量对河口生态健康有重要意义。本区域东临松花江左岸二级支流通肯河,向西流经排干进入肇兰新河,最后汇入松花江,是敏感的区域之一,在功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洄游种类上下通道和繁殖场所。

规划区域内鱼类资源丰富,以淡水鱼类为主,在夏季大部分鱼类从下游呼兰河及松花江溯河洄游县境内,进行产卵繁殖栖息生存,到冬季降河洄游到松花江越冬,春冬季鱼类较少,夏秋季节鱼类较多,是许多珍贵鱼类的栖息地和洄游通道。据调查和资料记载,规划区湿地有鱼类9科22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鱼类有10余种。种群较多的有8种,鲤鱼、鲫鱼、蛇鮈、鲶鱼、六须鲶鱼、葛氏鲈塘鳢、麦穗鱼、草鱼。隶属于3目、3科。

麦穗鱼

草鱼

四、湿地规划区内鸟类和哺乳类等资源状况

黑龙江省属于全国三大动物地理群落中耐湿动物群的最东北组成部分,是是南北方特别是鸟类分布的通道,被称为古北界动物分布上的最宽广的过渡地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全县野生动物达119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黑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其它为一般保护野生动物。

规划区涉及鸟类约13目28科64种,哺乳类野生动物约5目8科19种,两栖、爬行类野生动物6科9种。鸟类资源丰富的重要原因是黑龙江省处在全国鸟类北方迁徙通道的最北部,而一般鸟类喜欢在它分布区的最北地区繁殖。因此黑龙江省不但有久居本地的留鸟,还有许多在春秋季节南北飞迁暂时歇脚的旅鸟;既有寒带鸟类来此过冬的冬候鸟,更有极为众多的夏候鸟。加之黑龙江省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生长茂盛,昆虫种类繁多。鸟类食料充足,且较少有蛇和其他动物侵害鸟卵,所以很多夏候鸟愿意来此筑巢、产卵和育雏。

湿地规划区域在河湖沼地区的鸟类主要为飞禽类、游禽类、和猛禽类为主,而在灌丛及平原草地则主要是路禽类和猛禽类。有些鸟类只生活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而像猛禽类这些肉食性鸟类则在黑龙江全省都有广泛分布。在各类陆栖脊椎动物中,本区域有东北兔等许多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生长的东北型代表动物。

雉鸡

赤狐

绿头鸭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5067984号-35
基于E-file技术构建